原发性纵隔肿瘤
1、前纵隔:
胸腺瘤(最常见)【前上纵隔】
胸骨后甲状腺肿(压迫气管)
临床上以胸骨角与第四胸椎下缘的水平线为界,将纵隔分为上、下两部。下纵隔再以心包前后界分为前、中、后三部分。前上纵隔类圆形阴影可能为胸腺瘤或胸骨后甲状腺肿。该患者女性,类圆形肿物压迫气管,故最可能的诊断为胸骨后甲状腺肿(D对)。淋巴瘤(A错)多位于后上纵隔;神经源性肿瘤(B错)多位于后纵隔;肺癌(C错)不属于纵隔肿瘤,不会出现纵隔内类圆形阴影;心包囊肿(E错)多位于中纵隔。
压迫器官是甲状腺肿瘤的专利
畸胎瘤、皮样囊肿、表皮样囊肿
青少年女性,胸痛3个月,血压115/90mmHg,呼吸20次/分,右肺呼吸音稍低,余未见异常。查X线发现右侧胸部椭圆形肿物,肺肋膈角尖锐。CT显示右前纵隔巨大肿物,边缘清晰,光整,密度不均,伴有液性暗区及高密度钙化影,将纵隔、心脏推向左侧(符合前纵隔畸胎瘤影像学表现),故考虑为前纵隔畸胎瘤(C对)。肺错构瘤(A错)见于男性青壮年,肿瘤呈圆形、椭圆形或分叶状块影,边界清楚,可有钙化点,典型的表现为爆米花样钙化。前纵隔淋巴瘤(B错)多为恶性肿瘤,肿块呈双侧且不规则。肺癌(D错)常见的CT征象有:分叶征、毛刺征、空泡征、空气支气管像、肿瘤滋养动脉、血管切迹和集束征、胸膜凹陷或牵拉征、偏心空洞等征象。纵隔结核(E错)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传染病,该病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渗出、干酪性坏死等增殖组织反应,可形成空洞。为什么诊断为畸胎瘤?除了定位的原因外,畸胎瘤里面会有骨骼和牙齿,也就是题目中的钙化灶!
2、中纵隔:淋巴源性肿瘤、心包囊肿、支气管囊肿
【心脏及其大血管在中纵膈:膈神经在心包两侧】
3、后纵隔:神经源性肿瘤(最常见)
【胸交感神经干及胸导管在后纵隔】患者青年男性,CT示后纵隔有一5cm×3cm的边界清晰的肿块,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,神经源性肿瘤多起源于交感神经,手术切除该肿块时最可能损伤的后纵隔结构是胸交感干(C对)。
4、特异性症状:
随吞咽运动上下一胸骨后甲状腺肿
咳出头发样细丝或豆腐渣样皮脂一→畸胎瘤(破入肺内)
伴重症肌无力一胸腺瘤
5、胸腺瘤→无伴随症状:切除肿瘤
有伴随症状:扩大切除(完整胸腺+纵隔迷离的胸腺)
【重症肌无力(晨轻暮重,眼肌无力)、纯红细胞再障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、自身免疫病(SLE)】
6、治疗原则:
(1)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,已经确诊,如无禁忌,均应手术治疗
(2)恶性肿瘤无法切除者,可予以放疗或化疗
(3)恶性淋巴源性肿瘤对放疗敏感,首选放疗,不宜手术治疗
诊断 方法
纵隔镜检查(D对)可取活检,用于确定肿块性质,可明确诊断。纤维支气管镜(A错)(内科学P81)主要用于肺癌,支气管内病变检查;胸腔镜(B错)(内科学P81)主要用于确定胸腔积液或胸膜肿块的性质;PET-CT(C错)、磁共振(E错)(P282)能进一步显示纵隔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,不能确定肿块性质。
诊断
前畸胎 后神经 前上胸腺 中后上淋巴
前上纵隔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
前纵隔 畸胎瘤
后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交感
治疗
除了淋巴瘤是放疗,其余纵隔肿瘤手术治疗。
侵袭性葡萄胎和绒癌:化疗
畸胎瘤:手术